留学圈地震!
曼大掀起“学历测谎”风暴
150名留学生疑似被开除!!
前段时间,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场“学历打假行动”引发轩然大波。自2024年12月启动审查以来,该校约8000名留学生中,超千人因申请材料造假被标记,相当于每8人中就有1人面临被开除的风险?
*图源小红书
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是学术风气的败坏还是另有黑幕?下面就跟小林一起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!
1、QC审查的“铁腕手段”
QC审查,其实就是由曼大委托第三方机构执行,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成绩单修改记录、AI分析文书代写痕迹,甚至核查学信网动态二维码等,全面筛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。
学生若收到审查邮件,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原始材料证明,否则将被视为默认造假。一旦坐实,学生将面临:
🔹学术层面:开除学籍、成绩作废、终身禁申英国高校
🔹法律层面:签证撤销、5-10年禁止入境,严重者或涉刑事指控。
一旦被开除,影响将是多方面的:
首先是无法再次申请英国高校,可能导致录取取消、退学甚至影响未来留学申请。其次签证可能被撤销,面临遣返的风险。最后,学术记录受损,会被标注为“学历造假”,影响未来发展!
据说,最早一批被开除的学生已经被学校直接冻结账户,也无法登录系统,彻底失去了任何补救机会!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被开除的学生很有可能被英国教育系统拉入“黑名单”,未来想要再次申请英国高校就几乎不可能了。
2、黑中介产业链的“保录陷阱”
但是“学术造假”真的是被查留学生们的主动选择吗?事实是超过90%的涉事学生对材料造假毫不知情!
他们轻信中介“保录曼大”的承诺,支付5万至20万元“服务费”,换来的却是PS伪造的成绩单、虚假推荐信甚至“幽灵学历”。
*图片来源网络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与处境分析一下
学生心理与处境
🔸信息不对称:学生对海外申请流程不熟悉,依赖中介提供的“捷径”。
🔸经济压力:高额费用可能来自家庭积蓄或贷款,但学生误以为支付费用即等同于“购买录取结果”。
🔸焦虑驱动:竞争激烈导致学生急于求成,忽视风险,轻信“保录”承诺。
就是因为这样,所以部分黑心中介“拿捏”住学生心理,做着损害中国留学生利益和形象的事情,为自己牟利,让中国留学生们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。
3、学术诚信已成高压线
曼大事件并非孤例,全球高校正逐渐筑起防线:
伦敦政治经济学院(LSE)自2023年起实施的"学术血统计划",运用区块链技术对申请者的学历证书进行分布式存证验证,同时引入AI写作分析系统对个人陈述进行原创性检测。
UCL管理学院更开创性地建立"学术基因库",将历年优秀论文数据建模生成学术特征图谱,对新生作业进行相似度比对。
值得关注的是,爱丁堡大学近期启用的"数字足迹审计系统"已具备三大突破性功能:
- 通过浏览器历史记录还原学习轨迹
- 利用代码相似度检测工具筛查编程作业
- 基于面部微表情分析的远程监考系统
其技术复杂程度已超越多数国家的司法取证标准。
亚太地区的学术诚信风暴同样愈演愈烈。香港大学2023年启动的"学历溯源工程",不仅核查申请者提供的官方文件,更联动全球23所合作院校进行学籍交叉验证。
更严厉的是,港大创新采用"学术信誉积分制",对存在诚信污点的申请人实施终身记录,相关数据已接入亚太地区教育联盟共享数据库。
之所以如此严厉,是因为据QS全球教育质量报告指出:过去五年涉及留学生的学历造假案件增长370%,其中代写服务已形成产值超2亿美元的黑色产业链。
英国边境署2023年发布的警示报告显示,部分中介机构甚至提供全套"学术包装"服务,包括伪造实验室记录、虚拟学术社交账号等新型造假手段!
如此猖獗不负责责任的“造假”行为,实在令人发指。
4、给留学生与家庭的警示
通过这次事件小林总结了以下三点:
1.警惕中介话术:任何“保录”“免语言”“内部渠道”均属高危信号,务必查验中介资质(如教育部认证)
2. 掌握申请主权:亲自注册申请邮箱,定期核查原始材料,避免全权委托中介
3. 重塑真实背景:若GPA或语言成绩不足,可通过重修核心课程、转考PTE、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竞争力。
不要轻信任何“保录”言论,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应做的准备,提前规划科学准备,好消息终究会出现在我们身边。
以下是Raybet比分 开设的各科国际赛事课程,想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?快来加入我们!
Raybet比分 各科国际赛事课程/组队
正在火热招募中
我要提高竞争力!
扫码添加顾问老师,咨询更多信息
往期文章阅读推荐: